
崂山,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,古代又曾称牢山、劳山、鳌山等。崂山的主峰名为“巨峰”,又称“崂顶”,
海拔1132.7米,是我国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,因而崂山又被称为“近海名山”。
崂山地区的宗教是道教和佛教两大体系,尤其以道教在崂山地区流传的时间最久远,可见诸史料能溯
到秦汉,距今2300年。崂山《太清宫志·开山始基篇》载: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来崂山,修茅庵
一所,供奉三官。著名的诗人李白和当时为唐王朝宫廷军师的李筠一起云游崂山,将宫庭音乐曲牌传给
崂山太清宫的道士,成为太清宫沿用至今的早课经韵曲牌,这都证明了崂山被唐王朝宫廷视为一座道教仙
山是可信无疑的。
景区由巨峰、流清、上清、太清、棋盘石、仰口、北九水、华楼、登瀛9个风景游览区和沙子口、王哥
庄、北宅、夏庄、惜福镇5个风景恢复区及景区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,有景点220多处,绕山海岸线
87.3公里。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,其中风景游览区面积161平方公里。山体的主峰为巨峰,海拔
1133米,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。
山体态势,以巨峰为中心,向东北、东、东南、南、西等五个方向分支放射,东部和南部陡峭,西北部连
绵起伏,以山海相连,岚光晦明,峰峦叠嶂,怪石嶙峋,深涧幽谷,碧海仙居,缥渺海市,构成了崂山幽
邃文袤、离奇多变的天然之美。崂山山脉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,属花岗岩地貌景观,整个山体呈垂直
节理发育,球状风化明显,峰顶耸立,层峦叠嶂,深涧幽谷,奇峰异石,有“天然雕塑公园”之称。 山海结
合部,岬角、岩礁、滩湾交错分布,形成瑰丽的山海奇观。
崂山自古以来被誉为“神窟仙宅”、“灵异之府”,是道教的传播要地,始于汉唐,宋元两代发展到鼎盛时
期,历史上有“九宫八观七十二庵”之说,为“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”。现在的太清宫、上清宫、明霞洞、
太平宫、华楼宫等是重要的道教活动和游览圣地。这些构成了崂山风景区独具特色的游览内容,使其成
为旅游观光、休养疗养、度假康复和开展科学文化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。